学生园地

马院学子三下乡:深入农村走基层实践

发布日期:2023-09-12    作者:     来源:     点击:

我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本次内蒙古师范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登录“信仰·青年说”理论宣讲团来到清水河县北堡乡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我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做到深入农户家中,体验劳动生活。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四道坪村鸡犬相闻,这是是祖国大地风土民情的重要组成。夏日燥,有清风徐,当双脚踏上这片土地,我们感叹祖国山河的壮丽。

在此次三下乡的征程中,我们不仅仅是探索者,更是一名改变者。出发之前,老师告诫我们,三下乡是个“自讨苦吃”的行程,我们却如初生牛犊一般,未曾把这句话放在心里,久居城市的我们,不会想,也想不到农村的发展状况居然还是那样的——偌大的村子里,只有几户人家,也找不到一家小卖铺,以至于那天我们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所居住的村民家就是一家小卖店时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正是因为歪打正着占据了农村的经济贸易中心“CBD”,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异于其他队员的特权,大爷大娘有次煮了方便面算是为我们改善了伙食,也许在平时方便面还是我们口中不健康的食品,可是在大爷大娘对自己吃穿住行都极度的节俭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一碗泡面不再仅仅是一碗泡面,而是背后蕴藏着的老大爷的真情实感的生动体现,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乡村人情淳朴的一面。

我们与村民、老师、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到了许多我未涉猎过的问题,学到了许多解决事情的办法,从最初的陌生放不开到慢慢了解熟悉,这个磨合的过程对我来说本身就是十分珍贵的经历。“苦”是所有下乡实践活动给人的第一印象。诚然,习惯了城市生活的繁华便捷,习惯了大学校园的闲适安逸,走在田间地头,忍受着太阳暴晒造成的那种心理落差确实是一种苦。如果这就是“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所为我们带来的“苦”的话,在适应这样的“苦”之后,要让我为这段经历作出总结的话,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说:“不虚此行”。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居民,为其讲解法律知识。中青网通讯员张为摄

我们“用眼睛观察中国精神”。

乡村振兴进行时的热火朝天,田间地头劳作的挥洒汗水,是这里的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淳朴的民风,热情的村民,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幸福生活的满足感,更是对党的好政策的信任感,这些都来自于国家给予的安全感,获得感。

不仅是我自身认知的拓展、对“苦”认知的丰富……更有着我对我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认知。

我认识到下乡不能只是“下乡”,而是如何将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服务村民。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对深奥,村民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我们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跟大爷讲公平分配是难以理解的,可我们换一个方式,将社会资源比喻成一碗饭,通过讲述一碗饭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被公平地分配给每个人,则变得通俗易懂。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共同劳动生活照。中青网通讯员 韩冰 摄

我们“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从2012年开始,我们明显感觉到生活水平正在提高”。在党的领导下这里的人民焕发新生,体现在每一个村民真切的心声。从他们口中说出的一个“好”,是脱贫攻坚的最大成就,是每一位乡村振兴奋斗者的最大欣慰。

这次三下乡的经历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视野。通过亲身体验,我深刻领悟到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明白了农村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明白了乡村振兴需要城市的支持和帮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所学知识和能力回报到农村发展中,为乡村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总结来说,在我参加三下乡的过程中,真情实感是最为重要的。从平凡的生活中,我体验到了农村的魅力和乡村人民的真挚情感。通过与农民的互动和交流,我收获了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也使自己的视野得到拓展。我相信只有以真诚的态度去了解和关爱农村,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图为带队老师与实践队员慰问当地农户。中青网通讯员 韩冰 摄

我们“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美好,人民安居乐业,新时代青年学子奋斗正当时!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作为当代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一定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增长报效祖国、服务家乡,回报家乡的本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子走出校园,与社会、现实、人民链接的重要桥梁。此行,刻骨铭心。

(通讯员:周振晖)

原文作者: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登录

发表自:中青校园